高品质产品开发,迈向新阶——第42届(2020/21秋冬)中国流行面料入围评审活动在北京举行
08/09/2019 / 发稿人 : FC
在市场充满不确定的竞争环境中,中国纺织工业已有的规模优势和技术优势使得产品创新优势更具张力。未来,注重创新的企业的竞争优势将愈发突出。在深耕产业20年、集聚了丰厚产业资源的中国国际面料设计大赛的舞台上,这一点体现的尤为明显。
8月8日,2019中国国际面料设计大赛暨第42届(2020/21秋冬)中国流行面料入围评审活动在北京举行。来自500余家企业的5000余块面料产品,从色彩应用、纹样创意、材料应用、科技创新、生态环保、市场应用等多个维度展开实力比拼,共同角逐6项最佳荣誉大奖。此外,聚焦棉纤维、兰精TM纤维创新应用的优秀产品亦在“棉纺奖”“兰精TM纤维产品开发应用奖”两项专项奖评选中脱颖而出。据悉本次评审获奖结果将于9月揭晓。
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主任李斌红,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副主任李波,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总工程师陈宝建,法兰克福展览(香港)有限公司展会市场推广副经理许蔚玲,中国纺织信息中心产业合作部主任刘兆祥、产品开发部主任陈小丽,美国棉花公司亚洲供应链营销副总监林蓓,兰精集团大中华区业务开发及市场营销负责人胡玥玲等出席了本次评审会。本次活动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主办,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纺织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中国流行色协会、法兰克福展览(香港)有限公司共同承办,中国国际纺织面料及辅料博览会特别支持,美国棉花公司、兰精纤维(上海)有限公司支持。
创新产品多点开花、再上新阶
自1999年首次举办,中国国际面料设计大赛作为中国纺织行业面料设计专业领域的金牌赛事,以趋势引领和市场需求有机结合的产品开发理念,引导了逾千家纺织服装企业进行产品技术创新、原创设计和时尚创意,同时传递出了潮流趋势、文化创新、产品开发、设计创意、人才培养、市场采购等多方面的前瞻分析,助力中国纺织行业从科技、时尚、绿色三个维度进行提升。
本届大赛涌现了大量融合科技、时尚、绿色特征的面料,产品品类包含了棉、毛、麻、丝、化纤、印染、针织等,应用领域涵盖男正装、时尚女装、休闲装、运动装、牛仔以及衬衫等。
对于参赛产品整体体现出的特点,陈宝建介绍道,在加工手法上,有从材料选择上通过蓄热保暖涤纶、石墨烯改性锦纶、相变储能粘胶等实现保暖功能的面料;有对织物表面进行特殊整理如磨毛、抓绒、植绒等处理的面料,增强了保暖性且手感柔软;还有将机织提花面料与针织面料以针刺方式复合在一起的面料,两面花色各异且花型时尚。技术创新方面,涌现了许多独特工艺,如采用高效短流程嵌入式纺纱技术的羊毛面料,采用双面数码印花技术的丝绸面料,通过相变微胶囊技术实现自动调温的针织面料,将反光、夜光、图案变化融合在一起的复合功能面料。纹样创新方面,包括女装面料在内的许多面料从色彩、花型、图案等方面增添了时尚设计,如通过调线组织实现大循环的渐变色、提花网眼的渐变设计等,此外休闲装和男正装中也有许多纹样重组的创新设计,区别于以往的满地提花,这一季的极简设计表现突出。环保概念方面,循环再生纤维、原液着色纤维、生物基纤维以及有机棉、有机羊毛、彩色桑蚕丝等纤维材料的占比越来越多,短流程纺纱/织造、生物酶整理、低温/低盐/低碱染色、数码印花等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总工程师陈宝建(左)
从源头提升产品可持续竞争力
在常规赛事基础上,本届大赛还与美国棉花公司携手设立了“棉纺奖”包括“最佳棉纺工艺品质奖”与“最佳棉纺科技创新奖”,同时与兰精纤维(上海)有限公司联合设立了“兰精TM纤维产品开发应用奖”。两项专项奖的设立,旨在推广性能优异的优质纤维及创新技术应用,从纤维材料的源头鼓励和引导企业开启多样化的产品开发模式,传递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理念,推动全产业链协同创新、提升可持续竞争力。
据了解,“棉纺奖”自2017年始已连续设立了三届,该奖项要求参评的牛仔面料的棉纤维含量需达到90%及以上,其它机织和针织产品的棉纤维含量需达到60%及以上。参评“兰精TM纤维产品开发应用奖”的针织、机织面料需含有兰精公司所生产并重点开发推广的纤维至少30%,包括天丝TM(TENCELTM)品牌莱赛尔纤维和莫代尔纤维,兰精TM环生纤TM(LENZINGTM ECOVEROTM)以及使用悦菲纤TM(REFIBRATM)技术生产的天丝TM品牌莱赛尔纤维。
林蓓表示,此次大赛再创新高峰,参评棉纺奖的产品大大超出了他的预期,相当多的产品含棉比例达到了百分百。一是体现出了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棉可降解性的重要;二是面料越发新潮,在与生活方式、流行趋势的结合上更加到位;三是面料在组织结构的创新上很好地实现了产品的功能性。他希望企业在面料的后整理上做出更多的创新以更好地赋予棉纺产品优越的性能。
美国棉花公司亚洲供应链营销副总监林蓓
兰精集团中国区服装业务拓展经理康雪琴对参评的兰精TM纤维产品赞不绝口。她表示,此次的面料品类非常齐全,从中可见企业对产品材质及功能性非常重视,在研发上有诸多创新之处。中国的面料设计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很多面料不仅有质感、上档次,还结合了各种时尚元素,细节中的时尚感很强,相信市场发展前景广阔。
兰精集团中国区服装业务拓展经理康雪琴
论高品质的提升方向
一贯“高配”的评审专家阵容是大赛长期以来保持高专业水准的一个重要因素。此次评审团由来自中国纺织信息中心、中国流行色协会、美国棉花公司、兰精集团、Elementi Moda s.r.l、北京服装学院、北京白领时装有限公司、北京威克多制衣中心、北京李宁体育用品有限公司、上海铭岩服饰有限公司、厦门凤飞服饰设计有限公司、地素时尚股份有限公司、门神时尚文化(广州)有限公司、房莹设计工作室的纺织技术研发专家、产品开发专家、流行趋势研究专家、服装品牌设计师、采购商代表等组成。
中国纺织信息中心流行趋势部主任、中国流行色协会副会长齐梅谈道,本届参赛面料在技术应用、原材料开发、环保方面等都有了很多进步和变化,但面料的色彩方面还比较保守,时尚张力不够,缺少亮点。在整体品质方面,如人造皮草类高级感不够,企业除了加大研发投入、技术创新外,品质管理意识还需要提升。“要提升中国面料在世界时尚领域的话语权,必须要注重品质提升。”她还介绍道,在9月的intertextile面辅料展上,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将开辟高品质面料专区,通过更加科学、专业和系列化的分类,指引企业提升对面料高品质开发的意识。
中国纺织信息中心流行趋势部主任、中国流行色协会副会长齐梅
《纺织服装流行趋势展望》副主编李晓菲在会上分享了由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研究的“2020/21秋冬中国纺织面料流行趋势”。她指出,通过评审可以直观感受到流行趋势对面料企业产品开发的引导作用,这在参评产品的色彩、纤维应用、环保等方面都有明显的体现;其次,中国传统元素的应用在色彩和纹理上都得到了完美体现;此外,在高品质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应用更加多元化,可用性更强。
《纺织服装流行趋势展望》副主编李晓菲
多次参与大赛评审的Elementi Moda s.r.l创意总监、国际流行色委员会前主席Ornella Bignami女士表示,企业在研发过程中要更加注重产品的可持续性和环保性,不仅仅是工艺上的而是全流程的;男装的色调黑、灰色居多,在美学方面企业应尝试更大胆的创意和改变,同时还要讲好产品的研发故事和品牌故事。“很多面料概念做得不错,融入了很多环保元素,时尚与绿色环保结合的比较好。”北京白领时装有限公司设计艺术总监付奎在肯定中国面料设计取得进步的同时还指出了不足,他认为,如今人们对时尚的追宠越来越精细化,但企业在面料肌理结构等精细化设计上还有所欠缺,需要进一步加强。北京李宁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服装研发部经理刘锐表示,很多面料的研发更注重功能性、色彩、肌理感和层次感,在运行功能性材料的应用方面都很有创意;牛仔面料在注重功能性的同时更讲究美学和时尚性,让简单的面料更具趣味性和科技感;高弹类面料是目前消费的新热点,但此类参评产品并不是很多,希望企业未来能够开发出更具市场竞争力的“专精特”产品。“本次参评的很多新产品都兼具了科技感与时尚感,研发方面非常落地且开发具有针对性、目的性。”厦门凤飞服饰设计有限公司设计总监曾凤飞认为这几年中国的设计水平在不断地进步,他表示,设计需要文化的支撑,做好中西文化交融的平衡,无论是民族风还是国际潮流,都会让设计师的灵感开发更宽更广。
“经济增长趋缓,产品创新更强。”李斌红在总结中表示,2019年,大赛无论是参赛的数量,还是产品在时尚风格、功能组合以及可持续生态概念上的提升,都呈现出了指数级的增长。她指出,这个成果并非一蹴而就。中国国际面料设计大赛至今已走过了20年,大赛持续深化的价值增长,既得益于中国纺织工业规模优势和技术优势赋予产品强大创新力的大背景,也有赖于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等行业机构和以美棉、兰精为代表的国际优秀纤维推广机构、纤维开发商对行业的引导。“同时,我们还通过持续开展纺织面料设计师培训,建立中国纺织面料流行趋势研究与发布联盟和中国流行面料技术创新联盟,指导企业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产品开发创新理念和科学的产品开发管理体系来带动全行业协同创新。”她说。
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主任李斌红
中国国际面料设计大赛根据面料开发周期及国际采购惯例,每年分春夏和秋冬举办两次评审活动。据了解,2019年大赛全年度参赛企业累计1112家/次,参评面料总计8602块。本年度的获奖企业将受邀参加9月于上海intertextile面辅料展上举办的“2019中国国际面料设计大赛颁奖典礼”,秋冬季获奖产品还将同期于展会的各大流行趋势发布区以及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展位的“中国流行面料”展台上进行展示,并将相继在“江苏(盛泽)纺织品博览会”“柯桥时尚周”“宁波服装节”“广州中大国际轻纺城”“虎门服装交易会”等活动的“流行趋势发布区”进行静态展示推广。
评委名单